2024年安徽事业单位考试真题预测:阅读理解(12.1)

  1.青藏高原是除南北极以外冰雪储量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十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过去50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万平方公里缩减至4.5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数量从1081个增加到1236个,湖泊面积从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万平方公里;受冰川融水径流量增长影响,雅鲁藏布江、印度河上游年径流量呈增加趋势。随之而来的将是灾害风险的加剧。专家表示,全球变暖是大趋势,我们能做一些“减缓”工作,但“适应”始终是核心,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预警体系,把损失降到最低。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亚洲水塔的生态环境岌岌可危

  B全球变暖加剧了亚洲水塔的生态危机

  C建立亚洲水塔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势在必行

  D亚洲水塔变化影响着大批人的生存和发展

  2.牡丹和玉兰都不会在正月里开花,但是《岁朝图》里却出现这两种花卉,并且都代表“玉堂富贵”的意思。古人为了让这些花不按时令盛开,想到了一个办法,叫唐花,有时也写成火字旁的“煻”,煻就是烧火的意思,类似我们今天的温室技术。冬天在温室里加温,催花早放。这样的技术其实在汉代就已经有了,不过在汉代的时候更多是为了满足皇帝冬天吃蔬菜的需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岁朝图》里牡丹和玉兰花的象征意义

  B“唐花”这一专门术语的由来以及含义

  C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实用的温室技术

  D温室技术源于皇帝冬天吃蔬菜的需求

  3.红树植物之“红”不在于树叶,而在于树干、枝杈,其断裂面露出的单宁物质非常容易氧化,从而呈现红色,这就是其名称的由来。红树生长在海边潮水涨落的污泥滩涂环境,必有高超的生存之道——其拒盐、泌盐的功能就是一种“妙招”。红树林组成树种之一——蜡烛果,又名桐花树。与大多数红树植物一样,蜡烛果的根系具有超级的“拒盐”本领,长期的海洋环境适应性演化使其发展出极具特色的“半透膜”构造,不仅可以将海水之中的盐质拒于体外,而且有能力从高盐海水中汲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淡水。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蜡烛果等红树类植物的根系也难以完全阻止盐分入体,而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分泌盐分。分泌结构是植物(体表或体内)的一些特殊细胞或细胞群,可产生一些次生代谢物质并分泌出去。这些次生代谢物包括挥发油、生物碱、有机酸、树脂、杀菌素和蜜汁等。蜡烛果具有分泌无机盐的结构——盐腺。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树植物得名于其树干、树杈的表面呈现红色,其树叶并不为红色

  B海边潮水涨落的污泥滩涂环境属于高盐环境,不利于普通植物的生长

  C红树植物通过“半透膜”构造,可以将海水完全过滤成其需要的淡水

  D蜡烛果等红树植物区别于其他植物的特点在于具有产生次生代谢物质的分泌结构

  4.研究发现,光的照射可对人体组织修复产生积极影响。据此,使用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来提高人体组织修复能力,能够减少疼痛和炎症。利用这一光生物调节技术,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巴掌大小、既薄又轻、能均匀发出柔和治疗光的贴片。该贴片只需贴在伤口处,就能祛除伤痛,并通过不断刺激伤口愈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真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帮助伤口愈合。研究人员表示,通过控制发射光的数量,还可扩大贴片的应用范围,治疗皮肤癌、阿尔茨海默症和抑郁症等病症。

  关于文中的“贴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够促进伤口愈合

  B可自动调节发射光的数量

  C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D利用了光可促进人体组织修复的原理

  5.《新青年》创刊时名为《青年杂志》,因与《上海青年》杂志的名称部分雷同,从第二卷第一号开始,正式改名为《新青年》。这次更名本是被迫与无奈之举,但在陈独秀的巧妙处理下,却成为促进刊物发展的绝佳机遇。在更名后第一期杂志的篇首,刊登了陈独秀的文章,重新定义了“新青年”这一概念,提出要以“生理心理”的标准,而非“年龄”来区分新旧青年。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一则通告,告知读者杂志更名事宜。变被动为主动,赋予“新青年”三个字鲜明的时代意义与先锋的思想价值,也让《新青年》有了更加精准的办刊定位。

  这段文字中的“巧妙处理”指的是:

  A精准定位受众,激发情感共鸣

  B采取差异策略,力求独树一帜

  C明晰用户心理,精准投放内容

  D借助事件传播,创造全新概念

  政道教育参考答案:

  1.文段首先指出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随后通过数据资料详细介绍了过去50年该地区的冰川面积、湖泊数量、湖泊面积以及雅鲁藏布江、印度河上游年径流量的变化情况,紧接着提出问题,即青藏高原的这一系列变化加剧了灾害风险,最后通过转折词“但”引出文段重点,并通过“需要”提出对策,要在青藏高原地区建立相应的预警体系,对应C项。

  A项,“生态环境岌岌可危”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全球变暖”属于转折前的部分内容,非重点,排除;

  D项,“影响着大批人的生存和发展”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文段开篇指出原本在正月里不会开花的“牡丹”和“玉兰”在《岁朝图》里均有出现,且具有一定的寓意,接着指出古人是利用“唐花”的技术来改变花朵盛开时令的,“唐花”的技术类似于今天的温室技术,尾句通过指代词“这样的技术”指代前文得出结论,强调温室技术在古代早已出现并得到应用,对应C项。

  A项,对应文段开篇引出话题部分,非重点,排除;

  B项,文段并未论述“唐花”的含义,无中生有,且文段论述了这一技术在古代的具体应用,并非单纯介绍这一术语的由来,排除;

  D项,文段仅提到温室技术在古代可以满足皇帝冬天吃蔬菜的需求,并未说明温室技术来源于此,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A项,根据“而在于树干、枝杈,其断裂面露出的单宁物质非常容易氧化,从而呈现红色,这就是其名称的由来”可知,红树植物得名于树干、枝杈的断裂面呈现红色,并非表面呈现红色,表述错误,排除;

  B项,根据“而且有能力从高盐海水中汲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淡水”可知,海边潮水涨落的污泥滩涂属于高盐环境,且根据“红树生长在海边潮水涨落的污泥滩涂环境,必有高超的生存之道——其拒盐、泌盐的功能就是一种‘妙招’”可知,在高盐环境中,普通植物如果不具备“妙招”,是不利于其生长的,表述正确,当选;

  C项,根据“与大多数红树植物一样,蜡烛果的根系······具特色的‘半透膜’构造”可知,具有“半透膜”构造的是“蜡烛果”,并非所有的红树植物,概念扩大,排除;

  D项,文段并未表述蜡烛果等红树植物与其他植物的区别特点,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A项,根据“该贴片······帮助伤口愈合”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B项,根据“研究人员表示,通过控制发射光的数量”可知,文段论述的是人为控制发射光的数量,故“自动调节发射光的数量”表述错误,当选;

  C项,根据“还可扩大贴片的应用范围,治疗皮肤癌、阿尔茨海默症和抑郁症等病症”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D项,根据“光的照射可对人体组织修复产生积极影响。据此,使用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来提高人体组织修复能力,能够减少疼痛和炎症”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5.首先定位“巧妙处理”位于文段的中间,结合上下文语境,上文介绍《新青年》因名称与其他杂志部分雷同而被迫更名,本是无奈之举,随后,通过关联词“但”转折,指出陈独秀“巧妙处理”,随后后文对“巧妙处理”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即在更名后的第一期杂志中刊登了陈独秀的文章,文章重新定义了“新青年”这一概念,同时,这期杂志还刊登了一则通告,告知读者杂志更名事宜,赋予“新青年”新的意义与价值。故“巧妙处理”指借助杂志更名事件传播全新的“新青年”概念,对应D项。

  A项,文段并未提及“精准定位受众”和“情感共鸣”,无中生有,排除;

  B项,文段并未论述《新青年》与其他刊物的策略区别,无中生有,排除;

  C项,文段并未提及“明晰用户心理”和“精准投放”,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本站重点推荐>>>公考笔试面试体验课
本文链接:www.ahpta.com.cn/beikao/22940.html;本站拥有强大的搜索功能,请至网页顶部点击“放大镜”按钮使用,但只能匹配搜索标题哦!如果对应的文章中有您要找的内容,请继续按CTRL+F键进一步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