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预测:常识判断(9.26)

  1.下列词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A春风化雨

  B腐草为萤

  C积沙成塔

  D滴水成冰

  2.坐在火车里透过车窗观察远处的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远处景物朝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

  ②远处景物朝背离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

  ③远处景物相对观察者移动快

  ④远处景物相对观察者移动慢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下列关于生活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煤气中毒病人后,施救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B商场中绿色的消防安全标志用于指示安全和疏散通道

  C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生效时,所在区域的中小学校应当自动停课

  D隔夜茶指放置时间超过6小时的茶,其致癌物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4.下列关于生活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A心肺复苏抢救时,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B照相馆废相纸属于可回收垃圾

  C5G的优势支撑了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机的操控

  D海水稻具有抗病虫和耐盐碱等特性

  5.下列诗词没有描述生物应激性反应的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愤然自投掷

  政道教育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项错误,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春风吹拂,化云为雨,这过程主要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项正确,古代有腐草化为萤火虫的说法。萤火虫在夏季多就水草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变成虫,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草木腐烂(腐草)会被分解生成养料等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项错误,积沙成塔意思是把细沙积聚成宝塔,比喻聚少成多,仅指物质量的积累,不涉及化学变化。

  D项错误,滴水成冰是指天气十分寒冷,滴下的水马上就冻成了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正确答案为B。

  2.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乘客坐在火车里,以火车为参照系,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的景物,看起来都是朝火车前进的相反方向运动,且运动速度相同。近处和远处的景物移动相同距离时,由于近处的景物对人的眼睛造成的视角更大,所以看起来移动的距离更大。因此,在火车上的人看来,近处的景物向后运动得快,而远处的景物向后运动得慢。故④表述正确。

  人在火车上同时看近处和远处的景物时,会不自觉地以近处的景物为参照物,这样远处的景物看起来就像在朝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故①表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3.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错误,发现煤气中毒病人后,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关闭煤气气阀,并及时将病人转移至室外或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再实施抢救措施。

  B项正确,消防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边框、图象为主要特征的图形符号或文字构成的标志,用以表达与消防有关的安全信息。共分为三种颜色,红色:表示禁止。黄色:表示火灾爆炸危险。绿色:表示安全和疏散途径。

  C项错误,暴雨预警信号是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监测在暴雨到来之前做出的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是第二级别,所在区域的中小学校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御措施即可。

  D项错误,隔夜茶一般是指茶叶浸泡12小时以上,或者是搁置了一晚上的茶。隔夜茶被误认为会致癌的主要原因是有可能产生致癌物质亚硝胺。但茶叶本身富含维生素C和茶多酚,反而成为了合成亚硝胺的天然抑制剂,因此隔夜茶致癌物质的含量并不会显著增加。

  故正确答案为B。

  4.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停止的人进行抢救,其既有心脏按压又有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前,要使病人呼吸畅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结合时,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B项错误,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其中可回收纸类是指未严重玷污的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制品等。而照相馆废相纸属于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为有害垃圾。

  C项正确,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机都是通过利用机载传感器来感知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安全行驶,无人机安全飞行。5G具备高性能、低延迟与高容量特性,支撑了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机的操控。

  D项正确,“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其并非直接生长在海水里,而是在盐碱地及滩涂上存活生长的一类特殊的水稻,具有无需施肥、抗病虫、耐盐碱三大特性。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5.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是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A项正确,“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为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喜鹊被惊飞,体现了生物应激性反应。

  B项正确,“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出自李贺的《致酒行》,意为我的魂魄好像迷失在外,招不回来;当长夜过去,雄鸡高唱,天下大白的时候,才会有我的出路。公鸡对光线特别敏感,当天刚刚发亮时,就能感受到光而报晓,体现了生物应激性反应。

  C项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意为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可是山寺之中,桃花却刚刚盛开。由于地势高的原因,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植物达到有效积温所需时间就长,发育就慢。其没有描述生物应激性反应。

  D项正确,“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愤然自投掷”出自秦应阳的《飞蛾》,意为飞蛾的本性惯于趋向炎热,只见到火而见不到自己。像愤然投掷一样。飞蛾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属于生物应激性反应。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本站重点推荐>>>公考笔试面试体验课
本文链接:www.ahpta.com.cn/beikao/17664.html;本站拥有强大的搜索功能,请至网页顶部点击“放大镜”按钮使用,但只能匹配搜索标题哦!如果对应的文章中有您要找的内容,请继续按CTRL+F键进一步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