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选调生考试模拟:阅读理解(6.1)

  1.试验结果表明:用自来水烧饭,维生素B1损失程度和烧饭的时间、温度成正比,一般损失30%;若用开水、蒸馏水烧饭,则不会引起维生素B1的损失。淘米的次数与维生素B1的损失成正比,但是,无论使用开水、自来水还是蒸馏水淘米,维生素B1的损失都是40%。

  由这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

  A.应该用开水、蒸馏水淘米

  B.淘米时要节约用水

  C.应该用开水来淘米、烧饭

  D.应该减少淘米的次数,用开水来烧饭

  2.学习西方并没有错,但把西方视为”真理“则大错特错了,中国并不拒绝其他文明和价值,但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 主体。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因为没有主体意识,中国文化就失去了主体地位。问题在于,西方文化主导下的西方话语 解释不了中国的一切。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西方话语不能说明自己。但是,很少有人去创造,去发明。 这种情况不改变。中国永远不会有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概念和自己的理论,当然更不用说是文化软力量了。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学习西方时应首先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

  B.中西方文化都应有各自独立的价值体系

  C.自身强大后才能在文化交流中掌握话语权

  D.中西方交流中的文化创造或创新应另辟蹊径

  3.在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水土特别不相宜的地方,谁也不存什么幻想,期待文艺园地里有奇花异卉探出头来。然而天下比较重要的一些事故,往往在你冷不防的时候出现。史学家或社会学家,会用逻辑来证明,偶发的事故实在是酝酿已久的结果。但没有这种分析头脑的大众,总觉得世界上真有魔术棒似的东西在指挥着,每件新事故都像从天而降,教人无论悲喜都有些措手不及。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给予读者的第一个印象,便有这情形。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爱玲作品的问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一个特例

  B.在文艺园地里奇花异卉的出现是不能用科学和逻辑来解释的

  C.大众对于张爱玲作品问世的感觉是太突兀、太奇迹

  D.张爱玲作品的问世并不是偶然的,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4.中美两国文化不同,但人性是相通的,因此,能打动中国人的维吾尔族老妈妈阿里帕和乡村女教师李灵,也一定能打动美国人。但一个中国的成功人士,却未必能打动美国人,因为美国这个自由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成功者太多了。事实上,美国尽管和中国的文化不同,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美国民众还是中国民众,各自认同的能代表自己的人物,一定是那些能增进民众福祉的人,而不可能只是那些竞争性社会里的成功者。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 )

  A.竞争性社会里的成功者是不能打动美国人的

  B.能打动中国人的人物,也一定能打动美国人

  C.尽管中、美两国的文化不同,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不同,但人性是相通的

  D.无论美国民众还是中国民众,各自认同的人物,一定是那些能增进民众福祉的人

  5.在一次商业谈判中,甲方代表说:“根据以往贵公司履行合同的情况,有的产品不具备合同规定的要求,我方蒙受了损失,希望以后类似的情况不再发生。”乙方代表回应道:“履约时出现质量问题,按规定可以退回或求偿,贵公司当时既没退货,也未提出求偿要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这段文字中,乙方代表的回答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是( )。

  A.甲方企图要乙方赔偿上次合同的损失

  B.甲方说乙方有的产品不符合要求,但无证据

  C.甲方因为宽容,已经损失了追究乙方违约责任的时机

  D.甲方为了在这次谈判中增加谈判的筹码,故意指责乙方以往有违约行为

  政道教育答案与解析

  1.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材料重点讲如何做饭以最大程度保证维生素B1不流失。由材料可推出,烧饭与水有关,开水或蒸馏水烧饭不会引起维生素>B1的损失;淘米与水无关,应尽量减少淘米次数。综合来看,D项正确。A项淘米无关什么水;B项“节约用水”偏离题意;根据材料最后一句话可知不对。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A

  解析:

  此题是主旨概括题,找文段的主旨,从行文脉络来说文段属于总—分结构,第一句话是主旨句,第一句中有一个转折词“但”,即文段的主旨是“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文段的主体是中国文化,同意替换即A项,BCD,主体不对。

  3.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材料“史家或社会学家,会用逻辑来证明,偶发的事故实在是酝酿已久的结果”说明是可以用科学和逻辑来解释“文艺园地里奇花异卉的出现”,选项B理解不正确。

  >从“>在一个低气压的时代……有奇花异卉探出头来>”可知,>张爱玲作品的问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一个特例>,A项正确。>从材料“>没有这种分析头脑的大众……措手不及”和“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给予读者的第一个印象,便有这情形>”,可以得出>大众对于张爱玲作品问世的感觉是太突兀、太奇迹>,C项正确。>从“>用逻辑来证明……酝酿已久的结果>”可以得出>张爱玲作品的问世并不是偶然的,存在一定的必然性,>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D

  解析:

  选项A、B均过于绝对,且仅是对材料的部分内容的概括,可排除。

  C选项,“人性是相通的”是为了引出话题,即什么样的人能同时打动中美民众,继而用关联词“但”引领结论,即“能同时打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增进民众福祉的人”,故正确答案为选项D。

  5.答案: D

  解析:

  根据甲方在提出不满后最后以“希望以后类似的情况不再发生”作结——本对话是为今后的合作谈判,而题目问题是推断乙方回答的意图,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A项的观点没有在材料中体现,且引申不合理;B项未引申,同时B、C能支持D项,D项引申适度,故正确答案为D。

本站重点推荐>>>公考笔试面试体验课
本文链接:www.ahpta.com.cn/beikao/9688.html;本站拥有强大的搜索功能,请至网页顶部点击“放大镜”按钮使用,但只能匹配搜索标题哦!如果对应的文章中有您要找的内容,请继续按CTRL+F键进一步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