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备考:从事公益性服务

  中山大学规定,2012年大一新生入学时要提交“公益囊”,并要求公益囊内应装有一份记录自己在入学前的暑假所从事的公益性服务经历,以及一篇1000字左右的公益服务纪实文章。对这一规定有人认为这是“强制公益”,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的规定是现今大学教育重视公益活动的具体表现,但是以“作业”的方式出现,不免让人在感到新鲜、有意义的同时,确实有一些“被强制”之感。

  公益囊的主要目的是让新生在入学前体验公益服务,使学生对公益活动有一个初步认识,尽早提高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同时,用参加公益活动的方式来锻炼大学新生的社会能力,使他们较早地体验社会生活,积累社会经验,这对于教育和引导一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由于大学新生在入学前一直在进行紧张的高考复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识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可能会对社会缺少起码的认同感和感恩意识。而在他们正式进入大学之前的这个假期正是最轻松的一个假期,完全可以让他们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价值观与价值取向多维度的今天,更需要借用一些公益事业去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真正懂得,作为社会中的人,只有切切实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收获快乐和幸福。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做公益本应该是自愿的,如果当做一项任务去要求学生去做的话,就已经不算是纯粹的公益了,甚至会被一些人认为是伪公益。比如现在社会上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把应聘者的社会公益服务经历列入考虑范围;一些大学的奖学金与参与公益活动的次数挂钩等,这似乎使得公益活动带有了一定的功利性,偏离了公益事业自身的轨道。而且也不能否认,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会弄虚作假,这不仅起不到增强公益意识的作用,反而会形成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认为,高校对学生的公益性教育应重在引导,将公益活动列为日常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多开展一些以公益活动为专题的宣讲会,并充分利用学校社团的力量,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公益活动的真谛有最真切的感悟和认同,才能让他们今后主动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之中,实现公益活动的初衷。

本站重点推荐>>>公考笔试面试体验课
本文链接:www.ahpta.com.cn/beikao/1984.html;本站拥有强大的搜索功能,请至网页顶部点击“放大镜”按钮使用,但只能匹配搜索标题哦!如果对应的文章中有您要找的内容,请继续按CTRL+F键进一步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