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考笔试模拟:阅读理解(6.13)

  1.当血管壁被蚊子戳破时,血液会启动凝血机制,来修补血管壁的缺口,让血液在局部区域凝固。这不利于蚊子吸血,为此蚊子进化出了可以抗凝血的蛋白,只需在吸血之前注入血管组织中,就可以阻止血液凝固。但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会释放出组胺蛋白质来抵抗这种抗凝血蛋白,而这个免疫反应就会引起蚊子叮咬部位的过敏反应,让我们感觉痒。一旦开始痒了,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挠,但挠痒痒的时候,手指对皮肤的挤压会加速血液流动,使局部区域的抗凝血蛋白和身体分泌的组胺蛋白向更大区域扩散,自然也就越挠越痒了。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蚊子如何突破血液凝血机制吸血

  B被蚊子叮咬了为什么会越挠越痒

  C抗凝血蛋白助蚊子吸血一臂之力

  D组胺蛋白质可抗蚊子抗凝血蛋白

  2.《论语》“学而时习之”,其实是对“学”“习”这两种意思既有区别、但又密切相关的人类知识增进行为的表达,其外延远超过今天双音节合成词基础上形成的“学习”一词。《论语》中大量使用到“学”和“习”,“学”强调对典籍的理解与吸收、“习”强调在实践中去检验印证,故“学习”义为“学习并实践”。但是,汉代以后随着汉语词汇构成规律的变化,诸如《史记》《后汉书》等典籍所载“学习”一语已由先秦两个意义递进的单音节词组演变为双音并列式合成词,从而导致“学习”词义的缩小。讨论“学习”在《论语》中的原始本义,对于今天中国的教育振兴以及建构终身学习型社会将有所裨益。

  这是一篇文章的摘要,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是:

  A《论语》在当代的传承策略

  B词汇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C《论语》中的“学”"习”观

  D汉代在经典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3.应该看到,大部分人选择相信他人并愿意将自身利益、诉求置于陌生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整套规范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在保护守信人、惩戒失信人。法律制度与法律约束为和谐的社会交往、互信的人际秩序提供了可以依靠、可以遵循、可以坚守的行为规范。法律是构建社会诚信的根本保障,良序的社会需要健全的法治,越是健全的法治越能为美好的社会保驾护航。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社会信任建设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

  B良好的社会信任需要靠法律制度来保障

  C多管齐下才能营造诚信友善的社会生态

  D信任是社会系统有序运转的重要润滑剂

  4.为了进一步探索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团队成员系统研究了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与胁迫的关联性。通过筛选各类胁迫因子,发现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损伤和低温胁迫是诱导茶叶香气酶促形成的关键胁迫因子。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做青阶段的连续损伤可诱导来自不同生物合成路径的香气物质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进而促使这些香气物质的蓄积。此外,低温和损伤双胁迫对这些香气物质的合成具有显著协同效应。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主要与胁迫相关

  B做青阶段连续损伤可诱导香气物质的蓄积

  C胁迫使香气物质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升高

  D损伤和低温是香气酶促形成的关键胁迫因子

  5.大家知道,我们常见的小贝壳通常是开口向下,可以通过肌肉移动。但砗磲一般都是开口向上固定在珊瑚礁盘上,一辈子都不会移动。这个固定不动的特征对于我们做古天气研究非常重要。如果砗磲不停地移动,那么所记录的气候环境信息就会随位置的改变而受到干扰。好在砗磲一辈子不移动,就像一个海洋气象站一样,在同一个位置不停地记录周边的海洋、天气、气候信息,简直就是天生的“地质气象站”。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砗磲进化出了一种极为罕见的生物特性

  B利用砗磲可以进行气候历史的理论研究

  C砗磲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古天气研究载体

  D砗磲化石中留存着古代天气变化的秘密

  政道教育参考答案:

  1.文段开篇介绍血液具备凝血机制,可让血液在局部区域凝固,并介绍蚊子为此进化出抗凝血蛋白来阻止血液凝固,接着通过转折标志词“但”强调人体的免疫反应会引起蚊子叮咬部位的过敏反应,让我们感觉痒。后文进一步解释相关原因,结尾则通过结论引导词“使”强调被蚊子叮咬部位越挠越痒这一结果,故文段重在强调被蚊子叮咬后为什么会越挠越痒,对应B项。

  A项,“血液凝血机制”对应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抗凝血蛋白助蚊子吸血”对应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D项,“组胺蛋白质”对应文段结论之前的内容,非重点,且为具体原因之一,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文段开篇介绍《论语》当中的“学”和“习”,指出两者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其外延远超过今天的“学习”一词,接着针对《论语》中的“学”和“习”进行具体介绍,并通过转折词“但是”指出随着汉语词汇构成规律的变化,导致“学习”词义的缩小。最后强调讨论“学习”在《论语》中的原始本义的重要性,所以整个文段主要围绕《论语》中的“学”和“习”进行论述,故文章的标题应包含核心话题,对应C项。

  A项“《论语》”、B项“词汇”、D项“汉代”均偏离文段核心话题“《论语》中的‘学’和‘习’”,不能很好地概括文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文段首句指出大部分人选择相信他人并愿意在社会交往中将自身利益、诉求置于陌生人的原因在于有规范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在保护守信人、惩戒失信人,接着指出法律制度与法律约束为和谐的社会交往、互信的人际秩序提供了行为规范,尾句指出需要构建健全的法治来保障社会诚信,文段围绕“法律”和“社会”展开,把握主题词“法律”“社会”,对应B项。

  A项强调社会信任需要不断强化,C项强调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营造诚信社会,D项强调信任的重要性,均缺少主题词“法律”,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文段开头指出团队成员系统研究了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与胁迫的关联性以探索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接着介绍了研究发现的内容,指出在“损伤和低温胁迫是诱导茶叶香气酶促形成的关键胁迫因子”,然后指出“连续损伤可促使香气物质的蓄积”以及“低温和损伤双胁迫对这些香气物质的合成具有显著协同效应”,都在说明胁迫因子中的“损伤和低温威胁”对乌龙茶的香气物质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故文段是通过后文的研究来说明乌龙茶香气的酶促形成与胁迫有关,对应A项。

  B、C、D三项均为后文解释部分的内容,未包含文段主题词“乌龙茶”,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文段开篇引出“砗磲”这一话题,指出砗磲一辈子固定在珊瑚礁盘上,不会移动,随后提出观点,即砗磲这一固定不动的特征对于我们做古天气研究非常重要,后文对这一观点进行解释说明,进一步论证了砗磲一辈子不移动,可以不停地记录周边的气象信息,故文段重在强调砗磲对古天气研究非常重要,C项为其同义表述,当选。

  A项,“极为罕见的生物特性”这一表述不明确,文段已明确指出这一特征为“一辈子都不会移动”,且文段重点强调的是这一特征对于古天气研究很重要,故选项表述非重点,排除;

  B项,文段的主题词为“古天气研究”,并非“气候历史”,且文段并未提及“理论研究”,无中生有,排除;

  D项,文段的主题词为“砗磲”,而非“砗磲化石”,偏离文段中心,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本站重点推荐>>>公考笔试面试体验课
本文链接:www.ahpta.com.cn/beikao/15995.html;本站拥有强大的搜索功能,请至网页顶部点击“放大镜”按钮使用,但只能匹配搜索标题哦!如果对应的文章中有您要找的内容,请继续按CTRL+F键进一步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