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选调生考试真题预测:定义判断(1.9)

  1.阳性强化法是建立、训练某种良好行为的治疗技术或矫正方法,也称“正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通过及时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

  根据上述定义,如果要纠正一名经常乱扔玩具、把饭撒桌子上等不断制造麻烦的儿童的行为,下列治疗方法不属于阳性强化法的是:

  A当他乱扔玩具时,及时制止,并让他旁观其他小朋友整理玩具的过程,然后引导他将自己的玩具放置好

  B当他出现认真收拾饭桌上自己撒的饭渣行为时,家长和老师及时积极鼓励和表扬,让他感受到更多的关注,促进他不断重复目标行为

  C当他随便乱扔玩具、哭闹不停时,周围人对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不予关注,没有半分反应

  D家长对于他不乱扔玩具的行为,每减少一次就奖励一次他自己喜欢的东西,慢慢的他乱扔玩具的频率越来越低

  2.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体现暗示效应的是:

  A“凤雏”庞统率军经过落凤坡,得知坡名,惊呼:“天绝我也!”最终被乱箭射死于“落凤坡”上

  B张飞在长坂桥独自迎战曹操大军时大吼:“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吓得曹军落荒而逃

  C貂蝉为让吕布除去董卓,对吕布哭诉被董卓霸占的痛苦及对吕布的思念,吕布得知气愤不已,最终将董卓杀掉

  D岳母在岳飞幼年时在其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长大后果然不负母亲期望,成为一代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

  3.背信规避是指当风险来源为另一个体而不是自然条件时,人们普遍更不愿意冒险,即在同等条件下,人们对于人为风险的规避程度高于对客观风险的规避程度,体现在人们面对人为风险时比面对客观风险时表现得更保守。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背信规避的是:

  A在对客观题阅卷方式意愿的调查中,学生更愿意选择机器阅卷而非人工阅卷

  B决定谁先开球时,双方球员都倾向于由裁判抛硬币决定而非裁判随机指定

  C在老师打算指派一个人多承担一项任务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抽签决定

  D与老司机相比,坐新手司机开的车时,后排座上的乘客主动系安全带的更多

  4.法律事件是指由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有这样一种情形:王某与张某签订加工承揽合同,合同约定王某在一个月内为张某加工某种石料,在遇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情形下,王某可延期交付。合同签订后第二天,当地即发生洪涝灾害,但王某仍如期完成,并将石料交付给张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A王某和张某签订合同

  B当地发生洪涝灾害

  C王某如期完成加工

  D王某将石料交付给张某

  5.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是:

  A某科技公司根据法律相关规定和李某签订了劳动合同

  B张某依法将子女送入学校进行义务教育

  C某海关工作人员认为刘某涉嫌走私手机,因而对其进行查办

  D某地检察机关对王某的渎职案依法进行侦查

  政道教育参考答案:

  1.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及时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乱扔玩具属于异常行为,制止乱扔玩具不符合“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不符合定义,当选;

  B项:家长和老师及时积极鼓励和表扬,促进他不断重复目标行为,符合“及时奖励目标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符合定义,排除;

  C项:周围人对他的不良行为不予关注,符合“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符合定义,排除;

  D项:家长的奖励降低了乱扔玩具的频率,符合“及时奖励目标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2.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在无对抗的条件下”、“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庞统到了落凤坡这个地方,自己认为天要绝他,并没有人对他做出诱导行为,不符合“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张飞大吼的内容可以直接凸显出其勇猛,不符合“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貂蝉的目的是让吕布除去董卓,但是她没有直接向吕布表达这个意思,而是用哭诉痛苦和思念的间接方法来诱导吕布采取除去董卓的行为,而最终吕布也确实受到了她的诱导,将董卓杀掉,符合“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符合定义,当选;

  D项:岳母在岳飞背上刺字“精忠报国”,“精忠报国”直接就能体现出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的含义,属于直接激励岳飞,不符合“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定义中比较易懂的关键词在于:“风险来源为另一个体而不是自然条件时”、“人为风险的规避程度高于对客观风险的规避程度”。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在客观题阅卷方式中,学生更愿意选择机器阅卷而非人工阅卷,机器阅卷对应客观风险,人工阅卷对应人为风险,“学生更愿意选择机器阅卷而非人工阅卷”,符合“人为风险的规避程度高于对客观风险的规避程度”,符合定义,排除;

  B项:在决定谁先开球时,双方球员都倾向于由裁判抛硬币决定而非裁判随机指定,抛硬币对应客观风险,裁判指定对应人为风险,“双方球员都倾向于由裁判抛硬币决定而不是裁判指定”,符合“人为风险的规避程度高于对客观风险的规避程度”,符合定义,排除;

  C项:在老师打算指派一个人多承担一项任务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抽签决定,抽签对应客观风险,老师指派对应人为风险,“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抽签决定”,符合“人为风险的规避程度高于对客观风险的规避程度”,符合定义,排除;

  D项:与老司机相比,坐新手司机开的车时,后排座上的乘客主动系安全带的更多,老司机开车与新手司机开车都对应人为风险,没有体现客观风险,“坐新手司机开的车时后排座上的乘客主动系安全带的更多”,只是人为风险规避程度的比较,不符合“人为风险的规避程度高于对客观风险的规避程度”,不符合定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4.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法律行为:“行为人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王某与张某签订合同的行为能够产生法律效力和一定法律效果,符合“行为人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符合法律行为定义,不符合法律事件定义,排除;

  B项:洪涝灾害属于自然灾害,洪涝是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且这一事实符合二人签订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情形,王某可因此情形而延期交付,即变更合同约定的交付时间,符合“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符合法律事件定义,当选;

  C项:王某如期完成加工的行为能够产生法律效力和一定法律效果,符合“行为人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符合法律行为定义,不符合法律事件定义,排除;

  D项:王某交付石料的行为能够产生法律效力和一定法律效果,符合“行为人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符合法律行为定义,不符合法律事件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选项的主体为某科技公司,不符合“国家司法机关”,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选项的主体为张某,不符合“国家司法机关”,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选项的主体为某海关工作人员,不符合“国家司法机关”,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选项的主体为“某地检察机关”,符合“国家司法机关”,对渎职案依法进行侦查,符合“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本站重点推荐>>>公考笔试面试体验课
本文链接:www.ahpta.com.cn/beikao/23443.html;本站拥有强大的搜索功能,请至网页顶部点击“放大镜”按钮使用,但只能匹配搜索标题哦!如果对应的文章中有您要找的内容,请继续按CTRL+F键进一步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