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真题预测:语句表达(1.8)

  1.乌鸦与人类在行为上有许多有趣的共同点:都喜欢玩耍,而且经常使用工具。我们知道,人类幼儿通过玩耍来学习。当蹒跚学步的孩童推倒一堆积木时,他们的大脑里就在形成构建和测量物体的能力。问题在于,乌鸦的玩耍是否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在此前的研究中,科学家记录了野生新喀鸦使用各种各样工具的行为,比如它们会用有钩的木棍或特别准备的叶片,将躲在树干缝隙中的昆虫拖出来。然而,科学家也经常观察到乌鸦摆弄着各种古怪的东西,似乎只是单纯地因为好玩,而没有明确的目的。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关于人类玩耍的社会学解释

  B乌鸦有哪些使用工具的具体行为

  C关于乌鸦摆弄东西目的的最新研究

  D乌鸦与人类在工具使用上的不同特点

  2.放眼知识原野,遍布鲜花秀草,亦多毒木荆棘。鱼龙混杂,良莠并存。古人说:“ ________。”只有不唯书、戒盲从、善思考、勤探究,才能了解真相、认识规律、掌握真理。此乃读书之大道、治学之根本。

  在横线中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

  D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3.近年来,以南海一号沉船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安阳殷墟博物馆、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等为代表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在旅游网站推荐榜单中排名渐次上升。 。人们已不再单纯满足于简单的、传统的博物馆参观,而是产生了深入历史场景、触及历史语境的体验需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变化反映了文化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

  B新技术带来了文化消费场景的转换与创新

  C这一新动态折射了文化消费的深化与转型

  D这意味着新型博物馆成为旅游打卡的网红地

  4.在城市民谣势头正盛之时,民谣界似乎也在逆势而动,涌动着一股“去都市化”的暗潮。南北方、理想、姑娘,构成了当下热门民谣的三大主题。而承载着这类意象的城市却不是北京这样的一线都市,也不是西北或东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二线城市。“去都市化”的主战场集中在丽江、大理等这样的“小众”情怀爆棚的袖珍型地区,以及山川河流、不知名的乡镇、村落。它们作为民谣里的抒情对象,集中体现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谈论的内容是:

  A城市民谣的繁荣兴盛

  B民谣“去都市化”的原因

  C民谣对众生世相的描摹

  D不同地域特色的民谣主题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1)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

  (2)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3)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4)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

  (5)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6)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7)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A1-4-6-5-7-2-3

  B1-6-5-4-3-2-7

  C2-7-1-4-6-5-3

  D2-3-1-4-6-7-5

  政道教育参考答案:

  1.本题为接语选择题。文段开篇介绍乌鸦与人类在行为上有很多共同点,之后通过论述儿童玩耍引出了“乌鸦玩耍目的”的话题,并具体介绍野生新喀鸦使用工具的行为,尾句通过转折词“然而”强调乌鸦摆弄各种东西似乎没有明确的目的。故后文应该围绕乌鸦摆弄东西的目的展开论述,对应C项。

  A项“人类玩耍”、B项“具体行为”、D项“工具使用上的不同特点”均偏离文段最后论述的核心话题“目的”,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要结合前后文内容进行分析。前文指出知识有好也有坏,后文指出不能一味相信书本,要善于思考,故横线处表达书的内容有好有坏,不能一味相信书本,B项“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思是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与前后文衔接恰当,当选。

  A项,“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意思是人们都知道用食物去解决饥饿,却不知道用学习来驱除愚昧,文段并未体现用学习来驱除愚昧,与前后文衔接不当,排除;

  C项,“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意思是六经三史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并不是没有可以效法的,而且依照这些史籍所阐述的道理都足以治理好国家,侧重借助书籍可以治理国家,与前后文衔接不当,排除;

  D项,“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意思是读书的方法没有别的,只有专心致志,虚心探索,深刻领会,才能收到成效,侧重读书要专心,与前后文衔接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本题为语句填空题,横线在中间,故需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横线前介绍了近年来考古遗址博物馆在旅游网站推荐榜单中排名上升。横线后介绍了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由简单的、传统的参观转变为深入的体验。故横线处应揭示考古遗址博物馆榜单排名上升现象背后的本质,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发生转变,对应C项。

  A项,文段侧重强调“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发生转变”,“文化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表述错误,排除;

  B项,文段并未涉及“新技术”,无中生有,排除;

  D项,仅能承接上文,无法衔接后文“人们文化旅游消费需求的转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本题为接语选择题,应在阅读全文基础上,重点关注文段最后谈论的核心话题。文段论述了当前民谣界涌动着“去都市化”暗潮,一些袖珍型地区和一些不知名的乡镇、村落等“去都市化”后的地区成为了民谣里的抒情对象,接着尾句强调,这些“去都市化”的抒情对象体现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且前文一直在论述“去都市化”,因此接下来论述的话题应与“去都市化”紧密相关,对应B项。

  A项,文段论述的核心话题是“去都市化”,“城市民谣”与文段核心话题不符,排除;

  C项“众生世相”、D项“不同地域特色”均范围扩大,文段重点论述的是“去都市化”后的地区,与文段核心话题无法保持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对比选项,确定首句,首句分别为(1)句和(2)句,(1)句介绍孔畋有百亩田,(2)句介绍山林能为隐士们供给所需,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根据逻辑顺序,应先引出山林为隐士们供给所需的观点,再具体举例某个人来支持观点,故(2)句应在(1)句之前,排除A、B两项。

  继续观察,发现(7)句出现转折词“但”,对比C、D两项,(7)句前分别是(2)句和(6)句,(7)句介绍不满足于这些,有名隐士还有更多的幸福要追求,(2)句介绍山林能为隐士们供给所需,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可与(7)句构成转折,故(2)(7)两句可以构成捆绑,C项当选。(6)句介绍陈抟受皇帝赏赐,与(7)句话题不一致,无法构成转折,(6)(7)两句无法构成捆绑,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C。

本站重点推荐>>>公考笔试面试体验课
本文链接:www.ahpta.com.cn/beikao/23436.html;本站拥有强大的搜索功能,请至网页顶部点击“放大镜”按钮使用,但只能匹配搜索标题哦!如果对应的文章中有您要找的内容,请继续按CTRL+F键进一步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