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真题预测:语句表达(5.20)

  1.《2017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提到,我国网络空间法治进程进入新时代,网络反诈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但“钓鱼网站”域名注册向境外转移,“网络武器库”泄露后风险威胁凸显。敲诈勒索和“挖矿”等牟利、恶意攻击事件数量大幅增长,应用软件供应链安全问题触发连锁反应。

  由此可推知,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谈及的内容是:

  A如何推进网络安全工作

  B加快网络空间法治进程

  C网络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

  D持续推进网络反诈工作

  2.释放消费,不仅涉及居民收入等需求端,也涉及消费供给等供给端。“国际化”意味着面向全球消费者,需拥有运营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散能力。要达到“国际”标准,需要显著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产品和服务规则、规范、标准、管理的国际化。为此,________ 。这是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这方面的突破,将为全国提供重要的先行先试经验与探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必须实现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不断提升和优化

  B应在壮大新型消费模式的同时强化新消费模式的监管

  C要立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的先行优势和协同效应

  D要在市场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有更加实质性的进展

  3.通过气候灾害风险教育和灾种自救互救是提升基层民众在气候巨灾中的逃生技能、自救互救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的主要途径,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可非常方便地通过气候灾害风险教育和灾种自救互救能力提升来实现灾害的自救互救,但气候巨灾风险在网络平台中引发的“气候巨灾风险舆情”对灾害风险治理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也令人关注,尤其是“气候巨灾风险舆情”一旦偏离事实本质,往往会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甚至国家安全。

  根据上述文字,作者紧接下来最可能阐述的是:

  A气候巨灾风险的人文防御能力分析

  B气候巨灾风险的舆情影响因素分析

  C气候巨灾风险设防能力的基础建设

  D气候巨灾风险防御能力的网络建设

  4.①人们听音时,首先是要用耳朵去听而不是用仪器去测量,如何判断,依靠的就是人们的“音准感”

  ②这种音准有着精确的物理意义,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每个乐音震动的频率就是它的物理属性

  ③另一种音准指的是人们对于音高的一种听力反应,严格来讲应该叫做“音准感”

  ④而在音乐中使用的音并不是随意产生的,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挑选出来的

  ⑤我们通常所说的音准,一般有两种含义

  ⑥一种是音乐中的音高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那就是音高的准确性,即音准

  请将上述语句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⑥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⑤⑥④

  C①⑤⑥③②④

  D⑤⑥②④③①

  5.说起唐诗,总绕不过当时都城所在的陕西。从西安蓝田蜿蜒而出的一条“唐诗古道”,曾经吸引230多位诗人,留下400多首诗篇,而平平无奇的浙东,虽然在当时并不靠近政治经济中心,文化输出却毫不逊色。翻开九百卷的《全唐诗》,有451位诗人在此留下足迹,比“唐诗古道”多了一倍。他们咏物抒怀,洋洋洒洒的1500多首诗文,落满浙东的青山碧水。这条由唐诗铺就的路线,以水为线,以山野、古刹为珠,蜿蜒两百多公里,串联起越州(绍兴)、明州(宁波)、处州(丽水)、婺州(金华)、台州、温州、衢州的浙东七州,成为“浙东唐诗之路”。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唐代政治格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B浙东地区在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C山水诗在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D唐诗的流传与《全唐诗》成书过程

  政道教育参考答案:

  1.本题为接语选择题,需通读全文,重点把握文段核心话题。文段开篇提出我国维护网络安全的对策,即网络空间法治和网络反诈工作持续推进,后文通过转折词说明目前网络安全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依据“话题一致”原则,后文应围绕“网络安全”展开论述,且应当说明如何解决网络安全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对应A项。

  B项“网络空间法治”和D项“网络反诈”均与文段核心话题“网络安全”不符,且为前文论述过的内容,排除;

  C项,依据文段脉络,文段先说明对策,接着说明对策无法解决新问题,后文应当围绕对策展开,说明如何优化对策解决新问题,且文段尾句已提及产生敲诈、“挖矿”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就是牟利,故后文不会继续论述原因,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本文为语句填空题,横线在中间,需对前后文进行分析。文段首句引出释放消费的话题,接下来从“国际化”的角度指出释放消费要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产品和服务规则、规范等的国际化。横线后通过“这”指代横线处内容,指出其是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故横线处既要体现需要不断提升以实现和国际接轨,同时也需要体现是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D项“市场化改革”可以对应“基础性制度安排”,“高水平开放”可对应需要不断提升以实现和国际接轨,符合文意,当选。

  A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并未体现制度性内容,且无法体现“国际化”,排除;

  B项,侧重强调“消费模式”,表述片面,且无法体现“国际化”,排除;

  C项,“消费品零售总额”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本题为接语选择题,通读全文,重点关注文段最后谈论的核心话题。文段开篇介绍“气候灾害风险教育”和“灾种自救互救”是提升民众风险防范意识的主要途径,并通过提升它们的能力能够实现灾害的自救互救。随后通过转折词“但”强调网络平台引发的“气候巨灾风险舆情”的影响也令人关注,尾句通过反面论证表明“气候巨灾风险舆情”影响的重要性。因此文段接下来应继续围绕“气候巨灾风险舆情”的话题展开论述,对应B项。

  A项“气候巨灾风险的人文防御能力”、C项“气候巨灾风险设防能力”、D项“气候巨灾风险防御能力”均与文段最后谈论的核心话题不一致,与前文衔接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根据选项判断首句,①句介绍人们听音时依靠的就是人们的“音准感”,⑤句最先引出“音准”,强调它有两种含义。对比之下⑤句更适合作首句,排除B、C两项。

  观察发现,②句出现指代词“这种”,指代对象为音准,且论述这种音准有着精确的物理意义,观察选项发现,②句之前分别为③句和⑥句,⑥句论述音准,介绍音高的准确性,⑥句和②句衔接很恰当,可以构成指代词捆绑,D项当选。③句论述音准感,介绍是人们对于音高的一种听力反应,与②中对“音准”精确性论述的话题无关,无法构成指代词捆绑,排除 A 项。

  故正确答案为D。

  5.文段开篇引出“唐诗”话题,接下来通过对比西安“唐诗古道”与浙东地区留下的唐诗,强调在浙东地区留下的唐诗更多,尾句则介绍了“浙东唐诗之路”的特点及组成。故接下来论述的核心话题应仍然围绕“浙东唐诗”,B项“浙东地区在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符合文意,当选。

  A、C、D三项,均缺少核心话题“浙东”,无法衔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本站重点推荐>>>公考笔试面试体验课
本文链接:www.ahpta.com.cn/beikao/25047.html;本站拥有强大的搜索功能,请至网页顶部点击“放大镜”按钮使用,但只能匹配搜索标题哦!如果对应的文章中有您要找的内容,请继续按CTRL+F键进一步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