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考笔试模拟题:阅读理解(8.18)

  1.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有助于人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选择适度的消费方式。儒家的“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思想和道家的“知足去奢”思想,告诫人类应当克制自身欲望,珍惜、节约资源,既考虑到当前,也应该考虑到未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理念,更加注重环境、资源在代际之间的公正分配,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子孙留下地绿、天蓝、水净的生存环境。这一思想与当今社会存在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思潮是针锋相对的。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生态伦理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

  B生态伦理思想对消费理念的影响

  C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D儒家与道家在生态伦理方面的相同之处

  2.回顾媒介发展的历程,每一种新媒介的诞生都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印刷媒介造成社会场景之间的隔离,从而促成知识的垄断和权威的得势;电子媒介则倾向于打破隔离,融合社会场景,从而模糊角色,消解权威。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精英”们的话语影响力被“草根英雄”“平民英雄”抢尽风头。作为舆论引导主体的政府,在社会化媒体众声喧哗的媒介环境中,“被引导”“被议程设置”。“微博反腐”就是很好的例证。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新媒体:

  A对传播权力的消解

  B对社会结构的改变

  C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D对信息传播的冲击

  3.向数字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处于全球产业链或价值链不同部分的利益会有一定调整,这需要我们正视、对话、协商。包括下一步进入全球数字经济时代,我们还要共同面对技术、伦理的挑战,以及经济发展的变化。当然,个别国家或者利益群体有反弹也很自然,但相信这种高度的全球化,以及科技变革带来的数字化转型应该越来越成为全球的共识。在这个共识基础之上,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学界、业界,怎么联合协商,制定一个规则,将是所有人思考的问题。

  关于全球数字经济转型,这段文字中没有提及:

  A政策制定者的责任

  B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

  C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影响

  D未来发展趋势

  4.国家的制度变革和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更多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维度,而“治理”则具有更多平等和共治的意味,是公共事务相关主体对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有序参与,是各类主体围绕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协商互动。“治理”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化的转型,有利于促进社会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更好吸纳群众有序政治参与。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这一文段标题的是:

  A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

  B“管理”和“治理”的一字之变

  C国家治理现代化,人人都是参与者

  D国家制度完善和发展,我们都是受益人

  5.随着学科的不断延伸、细分、侧生和增多,现在全新的独立学科创生越来越少,以至于更多的新学科是由多个已有学科交融孕育而成的。这些新学科被称为交叉学科。研究学科学的人,为了表征新学科的创生规律,就归纳出一些交叉学科的创生模式,并经常用简单直观的集合或几何图交叉加以示意表达。这类表达方式被外行人或寻求简单化的管理者误解和误用,让很多人认为交叉学科就是现有多学科的几何交集,学科交叉的形式是有限的,是可以图示化的,等等。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是:

  A交叉学科的创生模式并非简单的多学科交集

  B用几何图交叉表达交叉学科的模式是错误的

  C交叉学科的形式实际上具有非常多的可能性

  D当下产生全新的独立学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政道教育参考答案:

  1.文段开篇提出观点,指出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有助于人们树立环保意识,适度消费,接着具体举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例子,解释说明传统文化的思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注重环境和资源在代际之间的公正分配。故文段为“总-分”结构,重在强调开篇提出的观点,即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的价值,对应C项。

  A项,文段主要论述的为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所带来的积极意义,而不是论述生态伦理思想中传统文化源自何处,选项与文段论述不符,排除;

  B项,“生态伦理思想”范围扩大,且文段不只论述了对“消费理念”的影响,还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表述片面,排除;

  D项,儒家与道家的思想为举例说明的部分,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文段首先指出新媒介的出现会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接着通过举例解释说明,随后强调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精英”的话语影响力被“草根英雄”“平民英雄”抢占,作为舆论引导主体的“政府”被“大众”所引导,并通过“微博反腐”的例子来解释说明,即“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权力发生改变,对应A项。

  B项,“社会结构”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项,“政府”对应举例说明部分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D项,文段重点强调的是“新媒体”对传播权力的影响,“信息传播”表述不明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A项,根据“在这个共识基础之上,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将是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可知,“政策制定者的责任”已提及,排除;

  B项,“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文段并未提及,当选;

  C项,根据“个别国家或者利益群体有反弹也很自然”可知,“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影响”已提及,排除;

  D项,根据“包括下一步进入全球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变化”可知,“未来发展趋势”已提及,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4.文段首先提出观点,即“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紧接着从“管理”与“治理”的区别指出“治理”强调人人平等参与,尾句进一步指出“治理”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现代化转型,有利于吸纳群众政治参与。故文段重点强调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群众参与进来,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对应C项。

  A项,“内涵与外延”为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排除;

  B项,“‘管理’和‘治理’”为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排除;

  D项,文段主题词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而非“国家制度”,且文段重点论述需要人人参与到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而非“人人受益”,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A项,根据“归纳出一些交叉学科的创生模式,并经常用简单直观的集合或几何图交叉加以示意表达。这类表达方式被外行人或寻求简单化的管理者误解和误用,让很多人认为交叉学科就是现有多学科的几何交集”可知,交叉学科的创生模式并非简单的多学科交集,符合文意,排除;

  B项,根据“经常用简单直观的集合或几何图交叉加以示意表达。这类表达方式被外行人或寻求简单化的管理者误解和误用”可知,有问题的是“外行人或寻求简单化的管理者误解和误用”,而非几何图交叉表达方式本身,不符合文意,当选;

  C项,根据“这类表达方式被外行人或寻求简单化的管理者误解和误用,让很多人认为交叉学科就是现有多学科的几何交集,学科交叉的形式是有限的,是可以图示化的,等等”可知,学科交叉的形式有限是人们的误解,所以交叉学科的形式具有非常多的可能性,符合文意,排除;

  D项,根据“随着学科的不断延伸、细分、侧生和增多,现在全新的独立学科创生越来越少,以至于更多的新学科是由多个已有学科交融孕育而成的”可知,产生全新的独立学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符合文意,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本站重点推荐>>>公考笔试面试体验课
本文链接:www.ahpta.com.cn/beikao/17096.html;本站拥有强大的搜索功能,请至网页顶部点击“放大镜”按钮使用,但只能匹配搜索标题哦!如果对应的文章中有您要找的内容,请继续按CTRL+F键进一步搜索!